火狐官网登录入口

古县:民生实事有温度 幸福生活有质感

来源:火狐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27 03:53:07

  投资近40亿元的国道341线公路改建工程古县段年底通车,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照明工程如期竣工投用;

  全市山区县首条城际公交日均运送乘客600余人次,本月将全部更换软座椅大容量新车;

  与市级优质学校联合办学,与外聘医疗专家创办特色科室,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医疗事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以来,古县紧紧围绕县委“1234”工作重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15+15”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持续擦亮幸福“底色”,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2024年收官在即,回望这硕果累累的一年,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相继完成,桩桩件件都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书写了成绩斐然的民生答卷,让民生实事可感可触、更有温度。

  仲冬时节,古县北城新区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涧河河道里,昔日处处淤积的河床如今宽阔平坦,沿岸的人行步道上,全新的栏杆一字排开;路网工程中,路基由近及远,平展展的路面伸向远方……

  这里是古县北城新区路网一期工程和防洪能力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也是古县民生实事之一的十里长廊生态公园北扩项目。

  “该项目不仅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县城承载力,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城郊延伸,涧河河道生态和沿线环境也迎来极大改善,未来将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古县住建局局长许俊雷说。

  古县县委、县政府聚焦“提颜值、增品质”,努力让城市更宜居,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先后实施了岳秀广场更新工程、建设提升十里长廊生态公园、改造提升5个城市游园、建成古县城市综合展示中心等民生项目,在逐渐完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在岳阳路与涧河北路交会处,是嵌入历史背景和文化、融入地域特色的新地标——岳阳园,这是古县聚焦群众实际的需求和城市“双品质”提升打造的游园项目,占地近9000平方米,绿地率54.15%。

  这里绿色生态的多功能场所已经初具雏形:一处处“微地形”自然起伏,一条条林荫道蜿蜒曲折……到建成开放后,岳阳园将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需求。

  今年以来,古县充分挖掘城市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地带,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立体添绿等方式,启动了岳阳园、祥和园和一批“口袋公园”“微地形”项目,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需求。

  在安康西街道路工程现场,20米宽的路面平坦宽阔,崭新的沥青路面在阳光下分外亮眼,这条路东与相如路丁字相接,西与涧河南路L形交接,打通了涧河南路至相如路的交通微循环。

  走进在建的相如纪念馆,造型大气的纪念馆已完成整体的结构,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即将进入布展阶段。许俊雷介绍:“这座纪念馆融入公共美术馆功能,打造的综合性、普惠性文化交流场馆能够为弘扬相如文化、牡丹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古县地域特色文化提供硬件支撑。”

  此外,古县新建了城市集中供热备用热源3#锅炉,厂房建设、锅炉和环保配套设施安装、烘炉、设备调试等均已完成;在安康西街施划停车位61个,岳阳园设置停车位10个,湾里社区养老中心设置停车位53个,共计增加停车位124个;新建的职工一餐厅、相如里综合市场即将投用。

  从一河碧水、十里锦绣的生态长廊,到文脉赓续、设计新颖的城市客厅,再从商业集聚、人气十足的“相如里”,到全方面推进、火热施工的北城新区基础设施……古县始终把城市建设与居民幸福指数紧密相连,以民生为导向,把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求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现实图景,一幅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这座山区小城铺展开来。

  蔚蓝的天空下,三层教学楼呈现出焕然一新的模样,镌刻在外墙上的八个大字“尚德励志,慎思笃行”尤为醒目,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冬日的古阳中心小学,书香漫校园。

  “曾经的教学楼外观陈旧、墙体斑驳,尤其是存在墙皮脱落问题,给在校师生带来安全风险隐患。”古阳中心小学校长张国庆说,县教育部门拿出专项资金,利用暑假时间对校园完成了改造提升工程,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美化了校园环境。

  现在的古阳中心小学,教学楼里墙面全部重新涂刷,教学楼、综合楼的外墙全部改造,校园内一派生机勃勃。

  古阳镇、三合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维修改造是古县“15+15”民生实事之一。除此以外,古县教育部门聚力“夯基提档”,关注“急难愁盼”,紧盯校园硬件设施改善,先后投资2013万元完成古县三中操场维修及足球场草坪安装,投资30万元完成古县一中浴室改造工程,投资97.4万元完成古县三中护眼灯安装工程,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旧县镇、北平镇的两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改造任务,投资78.63万元完成了城镇第二小学大院彩色沥青混凝土铺装工程,投资190余万元完成古县三中教学楼和女生宿舍楼室内墙面涂刷和室内门更换等工程……

  秋季学期以来,古县又投资770余万元完成中小学基础设施提质,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古阳、永乐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改造工程建设任务,投资167万余元完成了城镇第三小学操场维修工程,同时为城镇小学、郭店小学、永乐希望小学3所小学安装了603盏护眼灯,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

  “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就是要聚焦民之所盼,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让学生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古县教体局局长郭剑虹说。

  古县教育部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全年组织古县三中教师247人,分科目、分批次、分梯队到临汾平阳中学、临汾三中进行脱产研修、跟岗学习;邀请平阳中学名师、专家20余人赴古县开展讲座、示范课等活动。一年来,县域中学的高效课堂更规范、教师专业技能更加扎实、学校管理更加精细,1400余名莘莘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变为生动现实。

  2024年,古县各级各类教育成绩凸显,高考再创佳绩,全县二本B类以上总达线人,达线个百分点;中考稳步提升,660分以上23人,600分以上105人,创造了历年最好的成绩;小学势头迅猛,总分及格率92%、优秀率52.6%;学前幼有优育,投资4300余万元的城镇幼儿园正式开园,普惠园认定任务全部完成,每生每学年600元的幼儿补助经费落实到位,学前教育正在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华丽转变。

  整洁的餐桌上,荤素搭配的午饭让老人享受到营养均衡;升级的公共浴室里,自动恒温喷淋设施让老人享受便利服务;村卫生室采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方式,为老人提供测量血压、测量血糖、检查身体、讲解保健知识等免费医疗服务……

  这里是古阳镇安吉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今年,这里完成了提档升级改造,扩大了餐厅,丰富了菜品,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更方便快捷完善。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这里还专门推出送餐服务,让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香喷喷的饭菜。

  80岁的老人杨吉英说:“日间照料中心比家里还舒服,每天给大家换着花样儿吃,搭配合理又有营养,洗澡、理发这些小事儿都样样有人管。”

  对20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是古县今年“15+15”民生实事之一。古县实施了老年助餐幸福工程,明确工作节点及要求,加快改造步伐。目前,20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提档升级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此外,涉及养老方面的民生实事还有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实现“一老一幼”普惠补贴全覆盖;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改造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对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这些民生实事已经全部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古县民政局专门印发了关于发放高龄津贴的文件,为1043名80至89周岁的老人按照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110.4万元,为143名90至99周岁的老人按照2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28.55万元,为1名百岁以上老人按照3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0.57万元,总计发放资金139.52万元。

  走进新建的湾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楼的餐厅已完成室内装修、桌椅设置和厨房设施设施安装,即将正式运营,届时能够很好的满足周边老年人用餐、娱乐、休息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今年以来,古县已建成并投入运营41家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日间照料中心累计接待老年人就餐50323人次。

  在医疗事业上,古县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人才教育培训渠道,强化基层医疗能力。今年持续实施免费“两癌”筛查、产前筛查、婚前检查,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健康福祉。

  古县医疗集团和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共同成立“汪嵘团队工作站”,于每周六日在医疗集团内镜室对全县消化道癌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今年已完成筛查620人。

  为全县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也是古县今年“15+15”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古县已完成北平镇、古阳镇、岳阳镇、三合镇、旧县镇、南垣乡六个乡镇的老年人体检工作,共计体检3528人次。

  12月19日晚8时许,夜幕笼罩。行走在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路段,道路中央的路灯散发出明亮的光线,一盏盏路灯沿着道路蜿蜒前行,宛如一条长龙,为夜行的群众照亮了回家的路。

  “以前这条路上没有路灯,晚上通行时视线不佳,总觉得不安全。”周边村民解志武说,“我们最期盼的就是这条路能装上路灯。”

  这是群众家门口的小事,也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古县将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的照明工程列入今年的民生实事清单,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及时启动了这项工程。

  “我们以‘达到最好照明标准效果’为前提,从‘节约投资、绿色低碳’方面出发,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古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晋峰说。

  从实地勘测论证,到结合路况选择灯具、确定照明亮度,古县交通运输局组织专班开展前提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完成。总投资640万元的路灯工程于8月22日开工,仅仅36天后,全线套路灯就正式投入使用。

  路灯亮起来了,一盏盏路灯给群众照亮了出行的“平安路”,更照亮了大家的“幸福路”。附近村民解志武赞不绝口:“路灯一修,我们晚上出门更有安全感了。”

  路灯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由古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实施的提升“12345”便民热线服务质效、设置“一窗综合受理”窗口则是照亮了广大群众心里的路。

  在古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热线受理办公室,电话响铃声、热情回应声、键盘敲击声不时响起,话务员细心聆听、仔细地了解、耐心解答,认真记录群众诉求,随后将群众诉求转交给有关部门并全程督办。

  截至11月末,古县“12345”便民热线%,满意率98.73%。满意率在全市位次靠前。此外,设置的“一窗综合受理”窗口已完成设备购置和运行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

  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增效工程也是古县今年“15+15”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古县按照省、市关于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补贴资金要求,全方面开展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共发放补助资金29.7万余元。目前,全县58个村点都已设置快递服务站,每天有4000票左右的下行快件。

  沿着山路向上攀升,行至古阳镇南山村的一处山坡,一个300立方米的储水池赫然入目,另一侧则是今年建好的净化车间。

  这里是古阳供水站。站在储水池前,供水站负责人赵晓健指着山下成片的村庄、民居说:“从眼前看到的范围一直向南延伸至岳阳城关,都是这个供水站覆盖的范围。”

  古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以高质量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为抓手,在古阳供水站建设了智能化水质净化设施,实现了从“水源”到“水龙头”全程安全可靠。

  今年,古县把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和实施城乡供水提质工程纳入了“15+15”民生实事范围,新建净化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提升饮水保障能力,强化备用水源保障。城乡供水保障水平稳步提升,集中供水规模化率达到51%,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24小时稳定供水,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均等化。

  古县城乡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说:“我们积极地推进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次中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供水管网从县城向乡镇延伸,乡镇向村和山庄窝铺延伸,能联网的联网,能并网的并网,建设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平台。”

  该公司对距离县城和乡镇较远、统一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自然村和山庄窝铺,因地制宜选择稳定可靠水源,跨乡镇、联村并片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引进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建立水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水质监测与评估,并按照“应配尽配”原则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施安装,确保水质安全、供水安全;成立县级水质检验测试中心,配套完善水质检测设备,建立水质巡检制度,检测监测项目和频次高于现行标准。

  在三合镇高城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铺满了一块块平整的农田,如同铺在塬顶的一块块绿色地毯,演绎着丰收的欢歌。

  今年以来,古县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用好玉米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托管、秸秆综合利用、小麦“一喷三防”等各项涉农资金,同时将粮食生产补贴列入“15+15”民生实事清单,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对小麦、油料、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清种大豆(净作大豆)进行“再补贴”,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古县对标准核桃园林下间作的杂粮(包括油料)、小麦等特色产业每亩均补助200元,对今年新发展的小杂粮(包括油料)、小麦等特色作物每亩均补助100元,对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清种大豆(净作大豆)每亩均使用县级衔接资金补助100元。截至目前,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面积共3.37万余亩,补贴资金360余万元,已分三批次通过惠农一卡通平台发放。

  今年年初,古县举办的首场“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有专门为高校毕业生设置的展位和岗位,并陆续召开3次专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搭建桥梁。

  古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招募社区助理作为今年的“15+15”民生实事,一方面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0个、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68个,吸引33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依托各乡镇就业服务站和古县零工市场,组织专门人员深入县域内6个乡镇及行政村开展政策宣讲30余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80余人次。

  古县大力推动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在家门口做好服务保障。目前,全县73个行政村、6个社区共设置服务点85个,明确业务操作员124名,签订服务协议85份,配备自助终端设备85台,全部完成系统登录账号和权限配置。

  此外,古县根据民生实事清单,明确时限,压实责任,快速推进“15+15”民生实事落实落地。古县今年免费送戏下乡的年度任务场次是30场,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72场,达成目标的240%;投入专项资金提升图书馆的软硬件,在开展“书香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方面共计完成16次;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270人次,完成率达到127%,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已办理20件,完成率100%,群众满意度100%;推进扶残助学圆梦工作,对7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3.7万元,对22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大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10.1万元,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已经配发轮椅20辆、助听器15台。

  在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工程方面,古县统筹推动项目实施,投入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障工程的宣传工作,将全县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惠商保”。目前,人保财险公司已完成对受第安线道路改造影响的上宝丰、下宝丰、贾寨、黄家窑等地个体工商户的统计工作,共涉及56户,相关理赔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幸福的成色,必定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古县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实施的一项项民生政策、一条条民生举措,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的提高,书写了古县民生事业高水平发展的美丽图景。